支付行业“跳码”风波:监管收紧,企业自曝违规谋变
随着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,监管机构对支付机构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。近期,拉卡拉、翠微股份、新大陆、新国都等支付公司纷纷自曝收单业务中的“跳码”问题,这一行为背后,是监管政策的日益严格和行业洗牌的加速。
“跳码”行为,是指部分支付机构在收单业务中,将标准类商户的交易按照优惠类商户的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,以此降低成本、增加利润。然而,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监管规定,也损害了银行、银联等清算机构的利益,扰乱了市场秩序。
此次支付机构自曝“跳码”问题,一方面是响应监管要求,主动披露违规行为,避免未来受到更大的处罚;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洗牌加速,部分支付机构在竞争压力下,通过自曝问题来谋求转型和变革。
以仁东控股为例,其控股子公司合利宝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就因“跳码”行为受到影响。在最新的业绩预告中,仁东控股表示,受合利宝“跳码”行为拖累,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800万至9600万元。这一亏损主要源于“跳码”行为造成的营业外支出,但具体金额并未披露。
监管部门对“跳码”行为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。早在2016年,发展改革委和央行就发布了《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》,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进行了完善,规范了商户分类和费率标准。随后,央行又发布了《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》,要求“一机一户”“一机一码”,进一步加强了对支付受理终端的管理。
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在今年5月发布了《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》,要求各外包机构和收单机构在6月底前完成自查整改,并将自查整改报告发送全体合作收单机构。这一意见的发布,进一步表明了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的监管决心和力度。
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和行业洗牌的加速,支付机构需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。通过加强内部管理、优化业务流程、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,支付机构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监管部门也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,完善监管制度,确保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。